恩膏227,恩典愛一起
EP.247 2024/09/03
導讀:游博宏
伯12章1-25節
在苦難中看見上帝的主權
上帝的主權不是一種理論,是非常實際可行的。一旦我們決定信主與主同行,就要面對主權的問題。就是耶穌在我們身上的主權。假如我們承認耶穌是我們的救主,我們必須降服在主的主權。假如我們承認我們完全歸主耶穌所有,那麼祂當然有權隨時來取用,上帝想幫主一戶窮人家,他可能取用我們的錢來賙濟他們,因為我們的錢就是祂的錢。某位朋友未曾聽過耶穌,上帝可能徵用我們的口,把天國的福音告訴他們。當我們邀請耶穌做主,也當明白什麼是祂的旨意?什麼是祂要我們去的地方?什麼是祂要我們做的事?那時,這個世界,就如衛斯理所說的,將成為我的教區。
EP.246 2024/09/02
導讀:游博宏
伯11章1-20節
是安慰還是傷害?
當我們遭遇困難或危機時,親友往往會試圖提供安慰和支持。然而,有時候這些善意的話語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,給予我們傷害而非安慰。瑣法對約伯的發言,他本意是安慰和指導,但卻帶來了更深的痛苦。當我們在安慰他人時,當我們在生活中面對他人苦難時,應該謹慎選擇言辭,確保我們的安慰能夠真正減輕對方的痛苦,而不是成為一種無意的傷害。
EP.245 2024/09/01
導讀:游博宏
伯10章1-22節
上帝啊,為什麼如此待我?
遇到苦難,人們最先想到的是「為什麼我會碰到這樣的事?」我們常常會面臨各種無法預測的困難和挑戰,無論是疾病、失業、家庭破裂,還是社會的不公與壓力。當這些困難接踵而至時,人們難免會感到困惑和痛苦,甚至不禁發問:「上帝啊,為甚麼如此待我?」剛面對被離職時,我問上帝為什麼?我們這麼努力傳福音,為什麼還要遭受如此的對待?在《約伯記》10:1-22 中,約伯的痛苦與疑惑被生動地描繪出來。約伯的哀嘆和質問神為什麼,反映了他對自己遭遇的不解和對神作為的困惑。
EP.244 2024/08/31
導讀:劉映艶
伯9章25-35節
聽見祢的呼喊:苦難中的迷思(七)有解
我禱告並不是要上帝回應,我禱告是因為我習慣如此,我禱告是因為我感到無助,我禱告是因為我需要有出口,不管是醒著還是入睡,禱告沒有改變上帝,禱告改變了我。(C·S·路易斯)
EP.243 2024/08/30
導讀:劉映艶
伯9章1-24節
聽見祢的呼喊:苦難中的迷思(六)歸因
主啊,我現在明白祢為何默然不語,祢自己就是答案。在你面前,人生難題都將消逝遁形,除了祢,還能有什麼答案?(C·S·路易斯)
EP.242 2024/08/29
導讀:劉映艶
伯8章
聽見祢的呼喊:苦難中的迷思(五)道德
今日有不少信徒很歡喜知道自己是神的兒女,神的恩惠、能力、權柄、信實,都是為著我們的享受。但這些享受不是神最大的目的。祂的目的是要祂的兒女都和祂一樣。故此,祂不但使我們享受恩惠,祂也使我們經歷患難,以致將來不但得著主的冠冕,也能承受作王的權柄。─ 楊紹唐
EP.241 2024/08/28
導讀:劉映艶
伯7章
聽見祢的呼喊:苦難中的迷思(四)簡約
「上帝會讓我們跌到人生的谷底,是因為這教訓在別的地方學不到。」(C·S·路易斯)
EP.240 2024/08/27
導讀:劉映艶
伯6章
聽見祢的呼喊:苦難中的迷思(三) 道理
「這就是基督教無與倫比的倡議——苦難無法消除意義,滿足不建立在處境上,自由不是帶來傷害而是加添更多的愛,身份不是壓迫你也不是排斥他人,道德不會讓你成爲他人的壓迫者,以及一種可以面對任何事情的盼望——甚至死亡——。”(提摩太·凱勒)
EP.239 2024/08/26
導讀:劉映艶
伯5章
聽見祢的呼喊:苦難中的迷思(二)自以為是
「在苦難中的人往往面臨這樣的一個試探:因爲我們想不出上帝對我們的苦難可能有什麼良善目的,所以就假定了苦難沒有良善的目的。」(提摩太·凱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