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膏227,恩典愛一起
EP.255 2024/09/11
導讀:游博宏
伯19章1-29節
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
約伯在極度痛苦中發出的強烈呼聲,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話是「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」(19:25)。在這一刻,約伯雖然被朋友誤解、被親人疏遠、被病痛纏身,卻仍表達了他對上帝深刻的信心。這句話成為苦難中的亮光,啟發我們在絕望中如何堅守對上帝的信靠。
EP.254 2024/09/10
導讀:游博宏
伯18章1-21節
苦難是否總是因果報應?
傳統的因果報應觀認為,一個人的行為會直接決定其未來的命運,善行會帶來祝福,而惡行則會導致災禍。這種觀念存在於許多宗教和哲學中,如《舊約聖經》的教導和佛教的「業報」。然而,這種觀點過於簡單,忽略了許多無法解釋的苦難現象,如無辜者的遭遇。《約伯記》正是挑戰這一觀念,指出苦難不一定是罪的結果,有時是信仰的試煉或上帝的旨意。
EP.253 2024/09/09
導讀:游博宏
伯17章1-16節
我的希望在哪裡?
莎士比亞說:「希望在任何時地都是支撐生命的安全力量。」富蘭克林 說:「希望是生命的泉源。」海倫凱勒說:「希望是把人導向成功的信仰。」 據說亞歷山大大帝當他在征服波斯的前夕,將所有的金銀財寶都分給了大臣,大臣問:「我亡將財寶全部分給我們,大王自己不是沒有了嗎?」亞歷山大斬釘截鐵地回答說:「我唯一的財產就是希望。」就憑著他滿懷希望和毅力,將波斯一舉滅亡,建立一個雄跨歐、亞、非三洲的大帝國。
EP.252 2024/09/08
導讀:游博宏
伯16章1-22節
上帝啊!你聽見我哭訴了嗎?
在生命的旅程中,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痛苦和困難,有時候這些痛苦深到難以言喻。我們心中有無數的哭訴,但卻找不到傾訴的對象,甚至懷疑上帝是否聽見了我們的哀求。約伯在極大苦難中訴說他的心聲,然而他的哭訴似乎無人能聽見,甚至他覺得連上帝也沉默不語。
EP.251 2024/09/07
導讀:游博宏
伯15章17-35節
邪惡人的命運
在人生的旅途中,我們時常看到不義之人似乎享受著富足和成功,這讓我們感到困惑:他們是否會受到應有的審判?《約伯記》15:17-35中,以利法向約伯描述了惡人的命運,警告他們的傲慢和不敬最終將導致毀滅。詩篇1:4-6節也指出惡人的結局:邪惡的人不是這樣,他們像糠秕被風吹散。邪惡的人要被上帝定罪;罪人要從義人的群體中被淘汰。上主關懷義人所走的路;邪惡的人卻走向滅亡!
EP.250 2024/09/06
導讀:游博宏
伯15章1-16節
當批評帶來傷害時
近年國內掀起一波由知名脫口秀系列節目,所帶出的相關話題,在娛樂紓壓之餘,「炎上」這個新穎的流行用語也引發熱烈討論。其實,「炎上」一詞源自日本,意思是「引火燃燒的現象」,而後衍伸為「在網路上,許多人對某件事情有感,而引發的集體負面吐槽、批判,造成場面越發混亂,如同火勢急速蔓延般不可控制的現象。」「簡單來說,炎上(這個詞的本質)就是『網路霸凌』。」馬太福音7:1「你們不要論斷人,免得你們被論斷。」
EP.249 2024/09/05
導讀:游博宏
伯14章1-22節
人生的終點與靈命的起點
死亡常常被視為生命的終結點,無論是因年老、疾病還是意外,我們都難免要面對這個無法避免的現實。然而,基督教信仰教導我們,死亡並不是終點,而是靈命的另一個開始,是進入永恆生命的門戶。約伯在對人生短暫與死亡不可避免性的反思中,揭示了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追尋。
EP.248 2024/09/04
導讀:游博宏
伯13章1-28節
向上帝申訴的勇氣
約伯飽受患難,面對朋友的安慰變為指責,指稱約伯受苦是「犯罪」所受的刑罰。猶如在舊的創傷加上了新傷。約伯決定要當面向公義上主的法庭申訴。他說:「我何必把我的肉掛在牙上,將我的命放在 手中。祂必殺我;我雖無指望,然而我在祂面前還要辯明我所行的。」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艾利‧魏瑟爾認為:「約伯遭到朋友輪番教訓,只能被迫轉向上帝,這是很合理的,也許和上帝理論終究還是比和他的朋友理論來得好。因為在一個缺乏友誼、將受難與贖罪視為等同意義的社會裡,他不可能獲勝。」也是因為公義的上帝還未現身,因此,還可以有所期待。
EP.247 2024/09/03
導讀:游博宏
伯12章1-25節
在苦難中看見上帝的主權
上帝的主權不是一種理論,是非常實際可行的。一旦我們決定信主與主同行,就要面對主權的問題。就是耶穌在我們身上的主權。假如我們承認耶穌是我們的救主,我們必須降服在主的主權。假如我們承認我們完全歸主耶穌所有,那麼祂當然有權隨時來取用,上帝想幫主一戶窮人家,他可能取用我們的錢來賙濟他們,因為我們的錢就是祂的錢。某位朋友未曾聽過耶穌,上帝可能徵用我們的口,把天國的福音告訴他們。當我們邀請耶穌做主,也當明白什麼是祂的旨意?什麼是祂要我們去的地方?什麼是祂要我們做的事?那時,這個世界,就如衛斯理所說的,將成為我的教區。